2月2日,驻名古屋总领事杨娴在领区最大纸媒《中日新闻》发表题为《新年新气象,友好谱新篇》的署名文章,主要内容如下:
1月11日至13日,第19届名古屋中国春节祭在名古屋市内隆重举行,重庆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的歌舞艺术团应邀而来,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中国文化盛宴。春节祭现场气氛喜庆热烈,充满浓浓的中国年味儿,两国民众欢聚一堂,共庆和美新春。
现在正值中国乙巳蛇年春节假期。对中国人来说,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之一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。早在先秦时期,人们就在岁末年初祭祀神灵祖先,感谢上天赐予的丰收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汉武帝颁布太初历,认定正月为岁首,正月一日为“正月旦”,从此拉开了中国人每年一元复始的新向往。1914年改称农历正月初一为“春节”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,中国在历法上采用公元纪年法,正式将公历1月1日定为“元旦”,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“春节”,并规定春节为法定节假日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春节的庆祝方式和内容不断演变形成。春节期间,中国家家户户贴春联、放鞭炮、看春晚、吃年夜饭,阖家团圆,其乐融融,大年初一开始走亲访友串门拜年,晚辈向长辈道喜,长辈给晚辈包压岁钱。与此同时,全国各地年俗百花齐放,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色彩。在北京,新春文化庙会上的老北京吆喝声、鼓乐声以及相声、京剧等特色活动,让人感受浓浓的京味儿文化;在华北等地,非遗“打铁花”表演与夜景交相辉映,绚丽缤纷,气势磅礴;在岭南,舞狮游街、花市迎客、非遗展演等民俗让人目不暇接,热闹非凡;潮汕英歌舞威猛豪迈,闽南游神阵势浩大,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。
春运是中国人回家的路,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。在春节假期前后,中国国内将进入春运模式,返乡团圆或旅游过年的人络绎不绝。今年的春运为期40天,据交通运输部门测算,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左右,规模创历史新高。
虽然时序变迁、地域各异,中国人始终坚守着春节的传统习俗,祭拜先祖、驱邪攘灾、祈求五谷丰登、幸福安康的美好心愿始终如一。春节里团圆祥和、事亲尽孝、慎终追远、除旧布新、祈福纳祥等文化讲究和仪式,代表着中华各族人民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和生活理想。
春节是中国的,也是世界的。现在,春节已成为联合国法定假日,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据统计,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,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各种方式共同庆祝春节。近期,中国的“免签效应”带旺入境游,特别是新年以来,“中国游”持续掀起热潮,很多外国游客到中国过元旦跨年。相关平台数据显示,今年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%。我们欢迎全球游客到中国共度新春佳节,感受浓浓的年味、共迎喜乐安康的蛇年。
在此辞旧迎新之际,中日关系也出现了新的积极动向。去年11月,习近平主席同石破茂首相在秘鲁利马举行会晤,双方一致同意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,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、稳定的中日关系。近期,两国高层通过多种方式持续互动,两国关系延续改善发展的势头,值得我们应倍加珍惜。
新年新气象,奋进正当时。新的一年,中日关系呼唤新气象新作为。回顾中日关系正常化、改善和发展的历程,民间友好始终在推动中日关系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。我们愿同中部地区各界一道,努力推动两国民间友好交流再上新台阶,为中日关系注入新的活力,共同谱写中日友好的时代新篇。